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网络整理 - 11-30

兽交对人来说是件无耻的事情,然而动植物的跨种“乱伦”却令科学家们兴奋不已。大多数的混血儿是由两类不同物种交配产生的。

10. 狗+狼:土狼

狗到了发情期,完全兽性大发。枕头、桌子和人类的腿,什么都能直接上。所以它和其他外貌似狗的动物,比如和狼或者土狼有一腿,完全没什么好惊讶的。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狗在1500年前和灰狼分道扬镳,在此之前,它和土狼发生物种分离则至少有一百万年了。但是凡事皆有可能,异种交配也不例外,至少有时候是这样的。

所有可能的异种交配都已记录在案:狗—狼、狗—土狗和狼—土狗。所以也有了跨这三个物种的杂交后代。在欧洲人到来之后,有一类“混血儿”族群在北美崛起。东北方的狼群被迫北迁,在迁徙中遇到了来自大平原(the Great Plains)的土狼。然后开启了狼、土狼和当地犬的异种交配之路。

今天,这些跨三个物种的“混血儿”后代正活得风生水起。狼的基因使其后代具备能杀死鹿的本领,确保其能在森林中果腹。同时,土狗和狗的基因又使它能在人类活动领域,尤其是在靠近城市的区域,乖乖不惹事。这些基因大大地增加了其后代生活的范围,让它们活得有滋有味。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9. 杂种鱼

这是一个我们所熟悉的故事。两类没有性关系的物种,纯洁地生活在一起,突然,第三方掺了一脚进来,然后把之前的两者都引入了热情洋溢的异种繁殖之路。

科罗拉多河流域(Colorado River Basin)也有着这样的故事。很多年以来,隆头鱼和绒口鱼互不干扰的生活在一起,直到20世纪的某个时候,第三方物种,淡水鲤鱼,也进入了这片领域,打破了这种平衡。与隆头鱼相比,淡水鲤鱼在血缘关系上是绒口鱼的近亲。

绒口鱼对这个入侵者有几分情不自禁,于是它们有了许多后代。这些绒口鱼和淡水鲤鱼的后代彼此之间交配,又与父辈物种交配。所以出来的后代物种越来越复杂。最后,许多鱼成了两个物种的连续统一体:有些外貌的更接近淡水鲤鱼,有些接近绒口鱼,另外一些则是介于两者之间。

在某个时候,隆头鱼也加入了这支“乱伦”大军中。它和以上三种鱼血缘关系有点远,所以这个过程不太顺利。最开始发生了什么尚不清楚,也许它先爱上了淡水鲤鱼,两者有了后代,然后这个后代又和绒口鱼交配产生了后代。又或者隆头鱼直接向淡水鲤鱼和绒口鱼的后代发起攻势,有了跨三类物种的杂交后代。

无论是哪种,其结果显而易见。2008年报告中,科学家报道了这个跨三类物种的“混血儿”——一部分像隆头鱼,一部分像绒口鱼,一部分像淡水鲤鱼。为了给这种鱼命名,科学家根据它是三种鱼类的杂交后代,即“杂种”,给它起名为杂种鱼。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8. 天鹅+雪雁=黑雁(The Swan-Snow-Barnacle Goose)

当一只天鹅和一只雪雁配对,产生的是一只天鹅-雪雁的杂交品种。这是十分罕见的事件。更不同寻常的是这些杂交品种与第三个物种配对,比如和黑雁,产生三交种。

2008年5月, 在父母陪伴下三只天鹅-雪雁-黑雁的杂交后代出现在德国。到6月份,三只中有两只已经死掉了。科学家在剩下一只杂交后代上观察杂交的特性。它的喙中等大小,比黑雁略大,但比天鹅-雪雁的杂交后代略小。在许多地方,它羽毛的颜色像黑雁。在其他方面,又像天鹅-雪雁的杂交后代。

这只三交种将会继承寻觅跨种族之爱的家庭传统吗?也许吧。但即使是这样,它可能也无法产生四交种。天鹅和雪雁是近亲,而黑雁是远亲。所以天鹅-雪雁的杂交品种可以繁殖,而天鹅-雪雁-黑雁的杂交品种可能不行。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7. 甜菜沙拉(Three-Beet Salad)

将不同种类的甜菜混合在一起的经典方法是……把它们加在沙拉中里。1986年的一篇报道中,科学家们从基因方面报道了混合不同甜菜的方法。他们先尝试两种物种杂交,结果是.vulgaris系甜菜和lomatogona系甜菜之间成功杂交。他们使用这种杂交方式,使杂交甜菜与第三种携带procumbens染色体的甜菜交叉杂交。

结果产生三交甜菜,但这是一棵不育株。在显微镜下,科学家们观察到杂交品种的染色体努力试图配对就如其细胞试图产生花粉一样。尽管一些染色体能设法找到伙伴,但其他一些则不能。如果没有这个配对,植物将无法完成减数分裂,而特殊的细胞分裂恰恰是产生生殖细胞的必要条件。

科学家们还研究了几种甜菜产生的蛋白质。在杂交种中,这些蛋白质呈现出三个不同的状态,其中一种是继承自双亲的物种。在甜菜的杂交种中,其中一些复合蛋白也是杂交形成的。来自二个物或是三个物种的蛋白质相互镶嵌形成多种甜菜杂交。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6. 烟草三重杂交

烟草属是一个含多个种的大家庭。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利用不同种类的烟草培育出了数量惊人的三重杂交体。例如,1960年为了培育出一个三重杂交体科学家们首先通过N. glutinosa和N. trigonophylla的杂交培育了一个二交种。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种烟草的杂交体是不育的。因此,科学家们利用秋水仙素来破坏细胞有丝分裂,所得的细胞染色体加倍,从而解决了生育问题。一旦科学家们得到一个可育杂合体,他们就能利用该杂合体与烟草交配。这其中有两种交配方式,一是利用杂合体作为母体。二是,利用普通烟草作为母体。

利用N. glutinosa–N. trigonophylla的杂合体为母体和利用普通烟草为母体培育而得的三重杂交体物种外观是不同的。一种是根茎比较短的,叶子比较窄和花特别多,也有很多心皮。而另一种则不会开花也没有心皮。

然而,这两个三重杂交体都可以说是不育的。经过大量的实验尝试后,科学家们利用其中一个杂合体终于成功培育了一颗能自行发育的种子,但仅仅是少得可怜的一颗,就这一颗!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5. 果蝠三重杂交

约二百五十万年前,加勒比海蝠属的牙买加果蝠和扁吻美洲果蝠由一个共同的祖先分化而来。殊不知在过去的三十万年前的某个时候,这两个物种再次重逢并再度交媾。他们交合的结晶就是第三种加勒比海果蝠——A. schwartzi。而大多数A. schwartzi的DNA仅由牙买加果蝠和扁吻美洲果蝠两物种的基因混合而成。

像其他动物一样,蝙蝠也有两种脱氧核糖核酸。它们绝大部分储存在细胞核中——一个位于细胞核中心的囊器。然而,也有一些是储存在细胞核外的线粒体中的 ——细胞中制造能量的微型厂房。两种DNA的遗传性也不同,细胞核DNA含有的基因源于父母双方,而线粒体DNA上的基因则只来自母亲一方。

尽管A. schwartzi‘的细胞核基因能够确定为牙买加果蝠和扁吻美洲果蝠的基因,但却不能肯定线粒体上的基因源于其中哪一个。相反,A. schwartzi‘的线粒体基因似乎来自两者之外科学暂未确定的物种。

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复杂的起源故事。它也许是这么发生的:一只不明品种的雌蝠与一只雄性牙买加果蝠和扁吻美洲果蝠的杂交子代一番翻云覆雨后,把她的线粒体基因传给了她所有的子代,然后她的雌性子代又与另一个雄性牙买加果蝠和扁吻美洲果蝠的杂交子代交配,从而雌蝠又把线粒体基因传了下来。一代又一代直到大部分不明品种蝙蝠的核基因被稀释完,只剩下它的线粒体基因。

如今,A. schwartzi 是一个独立的物种。这一物种也许是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末期形成的,那时海平面上升,蝠属动物很难在岛屿间迁移。离开了三个父母物种,这个三重杂合体物种蜕变成了蝠属独立体。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4. 3P杂交的酵母

动物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为了繁衍后代,他们需要用到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与之相反,酵母只需要一个细胞。当一个酵母细胞需要繁殖时,它常与另一个同性酵母融合,由此诞生一个新生命。

酵母菌往往会选择无性繁殖,尽管它们完全有能力选择与其他酵母菌进行有性繁殖。1999年,科学家在报纸上刊登了三种物种杂交而成酵母菌的报道。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从一瓶自制苹果酒中提炼出一种名为CID1物种祖先。为了研究CID1与其他酵母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科学家把目光锁定了细胞核上的一种遗传因子MEI2上。CID1中的MET2目前有两个种类:啤酒酵母和贝酵母菌。

当科学家着眼于线粒体的遗传因子AIP9时,事情开始变得越发复杂。CID1的ATP9既不是来自啤酒酵母也不是承自贝酵母,它出自于第三种酵母属,IFO 1802。

看上去CID1似乎是三个物种疯狂性交后产生同时拥有多重血缘的后代。很难说得清到底是哪两个先有了性行为,他们如何与第三方再次发生性关系也是个谜。不过,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IFO 1802散落在了线粒体上,另外两个则把痕迹留在了细胞核染色体上。

在酵母中,线粒体算不上是母方遗传。“母方”这个词对于根本无性别之分的酵母菌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它们用所谓的“a”与“alpha”进行区分交配类别。

这两种交配类别相互之间有所区别,但区别没有卵子和精子那么明显。一方面,a细胞和alpha细胞体格相同。另一方面,这两种酵母交配类别和卵子相似——而非精子——都可以把线粒体遗传给后代。因此散落在CID1线粒体上的IFO 1802有可能是a,也有可能是alpha。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3. 拥有3种基因组的苔藓

南方藓(S.australe)和镰叶泥炭藓(S.falcatulum)发现于新西兰。据2009年报纸记载,科学家们从大量样本中收集样品,逐一对比了它们的DNA,最终研究明确了一点:所有采集的样本均是杂交而成的。只不过有的是由两种物种杂交而成,而有的是由三种。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科学家们计划创建了一个包含6个始物种的新模型。他们分别将南方藓命名为A,B,C,镰叶泥炭藓则为R,S,T。

模拟实验执行如下:在南方藓组,A与B交配出双杂苔藓,C再与其交配出三杂苔藓;在镰叶泥炭藓组,R与S先混杂出双杂苔藓,T再与其繁殖出三杂苔藓。

从学术上讲,南方藓和镰叶泥炭藓都不算是真正的物种。它们体内都存在着2种相互竞争的基因团体:双杂苔藓VS三杂苔藓。用字母组合的形式解释就是,AB VS. ABC以及RS VS. RST。

似乎每一回合获胜的都是三杂苔藓,这在镰叶泥炭藓中表现得尤为出众。当双杂苔藓止步于潮湿环境时,三杂苔藓在较为干燥的情况下也能茁壮成长。T始祖的某种特质似乎遗传到镰叶泥炭藓三杂藓身上就化成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好刀。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2. 蔬菜杂合体

我们的许多重要食物,都来源于“芸薹属”(Brassica)植物。白菜(B. rapa)为我们创造出了芜菁(turnips),而黑芥(B. nigra)则为我们创造了黑芥末(black mustard)。不同亲缘的甘蓝(B. oleracea)更是为我们创造出了好几种重要的蔬菜,包括西兰花、花椰菜以及孢子甘蓝(brussels sprouts)等。

在这些芸薹类植物之间形成的“双杂合种”也是相当重要的农作物。如果你将白菜与甘蓝相杂合,那么欧洲油菜(B. napus)便诞生了,而它就是榨取加拿大芥花油(Canola)的原料①。而如果你将黑芥与其它两种植物相杂合,芥菜(B. juncea,or leaf mustard)和埃塞俄比亚芥(B. carinata,or Ethiopian mustard)也就横空出世了。

但是,白菜-黑芥-甘蓝的“三杂合种”却没有在自然界被发现。这听起来实在令人羞愧。凭借这些可供食用的先祖,这种“三向杂交”的作物应该能够创造出一种有趣的新植物,或者至少是一种优质的油料作物。

长久以来,在实验室内,科学家们一直都在研究这种杂交体。如果一切基因遗传顺利的话,这种杂交体就应当有54条染色体:20条来自白菜,16条来自黑芥,剩下的18条则来自甘蓝。但是,事实上,这些杂合体往往呈现出相当不稳定的性状。很多杂合体都会缺少某些染色体,有的甚至多出几条染色体,使得最终的数目与理论不符。

2012年,为了创造出这一种“三杂合体”植物,科学家们又进行了一次尝试。这一次,在实验开始时,科学家们首先将欧洲油菜(白菜与甘蓝的双杂合体)与埃塞俄比亚芥(黑芥与甘蓝的双杂合体)做了基因杂交。结果,实验创造出了一种由两倍的甘蓝、一倍的白菜与一倍的黑芥所组成的“三杂合体”。显然,这一作物的比例是不太正确的。

新的实验进展又花费了一代人的努力。为了达成目标,科学家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他们发现,欧洲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的“双杂合种”有些不太稳定,与正常相比,有些卵子内会包藏着两倍的DNA信息。当这些卵子与正常芥菜(白菜与黑芥的双杂合体)的花粉受精后,这些卵子就会分裂形成受精卵,从而使得杂合体的染色体数目恰好正确。

然而,最终这一想法也只是停留在了构想阶段。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还是相对较低。目前,科学家们创造出来的最好的“三杂合体”有50条染色体,比理论预计的总数少了4条。但是,在创造白菜-黑芥-甘蓝的“三杂合种”时,这仍然被视作是一项巨大的成功。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

1. 普通小麦

当面粉与其它东西相掺杂后,它们摇身一变,就能成为面包、糕点和披萨等等。但鲜有人知的是,小麦本身就是一种杂合物。

大约50万年前,拟斯卑尔托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与乌拉尔图小麦(riticum urartu)相交合,产生了一种“双杂合体”。大约10万年前,这种杂合体又与节节麦(Ae. tauschii)相交合,从而导致了一种“三杂合体”的诞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小麦”(T. aestivum)。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曾经重演过第二次的杂交培育过程。他们的实验培育出了一种普通小麦的新变异种。在小麦的新培育计划中,这种变异种有可能将大显神威。自19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培育出小麦与黑麦(rye)的杂合作物。这种杂合体被称为“黑小麦”(triticale)。“小麦”(triti)二字表明它的一方长辈“小麦”是小麦属作物(Triticum),而“黑”(cale)字则表明它的另一方长辈“黑麦”隶属于黑麦属植物(Secale)。

今天,黑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黑小麦中,大多数的品种都是“三杂合体”,都是“双杂合体”小麦、硬粒小麦(T. durum)与黑麦的杂交后裔。然而,有一些品种却是“四杂合体”,是某种“三杂合体”黑小麦与小麦、黑麦所杂交而产生的后裔。

译注:

①单词“Canola”来源于“Canada Oil Low Acid”四个词的首字母,直译为“加拿大低酸芥花油”。它的前身是欧洲油菜,属十字花科 (Mustard Family)。1970年代,加拿大的科学家把芸苔作了基因改造,去掉里面的糖,并减少其中所含的芥子酸,改良出了第一代的 “低芥子酸芸苔子”。

这种基因改造的菜籽榨出的油油有 “二低一高” 的优点:芥子酸低、糖低、好的油酸 (Oleic Acid) 高,又是不饱和脂肪,是理想的 “健康”油。1979年,加拿大食用油工业,决定为它改名为 “Canol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认证为 “安全”。

10个酷毙了的杂交物种 这也算是高科技了吧